电话:0559-231096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劳动法规

【乡村振兴“满天星” 】为何是黄山?

来源:黄山日报 时间:2023-08-04 作者:黄山日报 浏览量:

||七月盛夏,新安江畔,安徽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黄山圆满召开,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


黄山禀赋怎样?




众所周知,黄山是一座旅游城市。


图片


黄山是中国旅游的名片。黄山风景区集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徽州文化蜚声海内外,是中国享誉世界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全市共有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22个,3A级旅游景区14个,2A级旅游景区9个。揆诸当下,黄山是一座正在奋力走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图片

黄山在地级城市中体量不大,地处皖南山区,全市耕地面积58395.54公顷、林地756701.80公顷,2022年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5.84亿斤,仅占全省820.02亿斤的0.7%。


图片


黄山亮点在哪?




本次乡村振兴现场会共安排了三条考察线路,从中或许能找出一些答案。


图片

黟县丰梧村,在社会资本和人才下乡双轮驱动下,曾经的贫困村实现了三产融合,成为当下的网红村;黄山高新区小罐茶业有限公司,“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休宁县皖新徽三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一条鱼”游出黄山;歙县数字乡村馆,新农人用手机、直播间等“新农具演绎农村电商的故事,把土特产变成了金字招牌;屯溪南溪南村—花山世界,山上山下旅游同频共振,感受夜间经济提升城市活力;休宁县齐云旅游小镇古民居变为新民宿,承载文化留住乡愁,让文化旅游底色更足;徽州区西溪南村,用创意链接诗与远方;歙县棠樾村槐塘自然村,党建带侨建,描绘出乡村治理的“同心圆”。


图片

三条线路的安排虽然无法涵盖黄山乡村的所有亮点,却呈现出这些年来黄山乡村振兴的新成效。从传统乡村的文化重构到城乡融合的美学再造,从凸显生态“小产区”的精致农业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我市逐步探索走出乡村振兴的“黄山样本”。


图片


尤其是近年来,黄山市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推动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打造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全力以赴让乡村活起来、富起来、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美丽乡村建设连续 9 年位居全省前列,7个区县全部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图片


图片


优质生态为我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


与我省传统的粮食主产功能区为主的一些地市相比,我市发展特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茶园面积近80万亩、中药材18.5万亩,茶叶、菊花生产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此外,泉水鱼、中药材、油茶、香榧、枇杷、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市农民增收拓展了空间。


图片

截至去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特色示范村380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77个。桃子村、雪梨村、柿子村、枇杷村、核桃村、豆腐村、灯笼村等特色村成为黄山市乡村振兴的亮色。


图片


黄山特色农业如何发展?




省委书记韩俊在现场会上指出,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安徽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走好质量兴农、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等“六个之路”,聚焦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加快形成“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图片


图片

放眼黄山,绿色生态是黄山最鲜明的底色。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走出特色发展之路,黄山要学习浙江经验,做好“两山”转化,让更多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价值。


图片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为更好推进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林特等产业发展,我市正加速建设一批集种养、加工、流通、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0个,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园1-2个。这些举措将加速推动我市乡村产业能级提升,加快发展步伐。


图片


黄山之美,秀在山水,美在人文。据统计,黄山市现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492个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数量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此外,黄山市已经打造了近300个乡村百佳摄影点。这些独特的优质资源一旦与优势资本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将大大提升乡村发展的战略空间,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 记者手记

图片


生态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特色农业价值……放之全国,黄山乡村具有独特气质。天赋异禀且“身”逢盛世的黄山乡村,优生态、兴产业、聚人才、重文化、强组织,从“五微”到“五美”,正大步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安山居图”正在徐徐铺展。

图片

题字:姬臣

图片
图片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码

Copyright 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黄山直聘网 皖ICP备2021001190号-2 皖公网安备34100202000431号

地址:黄山市屯溪区园北街65号 EMAIL:admin@admin.com

ICP经营许可证:皖B2-20220431 人力资源证: X20203410020001号

用微信扫一扫